隨著汽車、航空等多個產業(yè)進一步升級,復合材料將迎來"黃金時代"
民用航空產業(yè)輻射面寬,產業(yè)鏈長,對經濟和社會發(fā)展拉動作用較強,因此國產大飛機被國家列為重點發(fā)展的戰(zhàn)略性新興產業(yè)。然而,在航空發(fā)動機、航電系統(tǒng)等諸多核心技術亟待突破,在高端復合材料方面,中國與國外也有不小的差距。
波音發(fā)布的最新民用飛機長期市場預測表明,客運量的增長和即將到來的飛機批量退役將在未來20年間造超過4萬架新飛機的需求。據預測,2023年至2045年,全球需要1萬架左右寬體客機,總價值超過1萬億美元,其中中俄市場需求1800余架。
國內市場方面,東興證券報告指出,未來20年,中國將需要6810架新飛機,總價值達1.025萬億美元。由此,中國將成為世界首個總價值超萬億美元的航空市場。
10月26日,康得復合材料有限責任公司總裁、康得馬可波羅航空科技江蘇有限公司董事長謝富原稱,在航空領域,復合材料用量會越來越大,使用部位也會越來越多。
但國內的技術并不足以能完全把這件事情干好。在軍用航空領域,中航工業(yè)做得很好,但在民用航空領域,因為相對投入明顯不夠。
碳纖維產業(yè)未來迎爆發(fā)式增長
由于在減重效果上具有突出優(yōu)勢,碳纖維材料長期以來是飛機制造領域的“黃金材料”。
謝富原對記者表示,相對于鋼或鋁,碳纖維減重效果可以達到20%至40%。已試飛的國產大飛機C919,其碳纖維減重效果達51%。中俄聯合研制的寬體大客機CR929,碳纖維應用比例也在50%以上。目前,康得復材將為國產寬體客機CR929制作連接機翼部分的中段機身。謝富原表示,機身是飛機重要的主承力結構部件,康得復材是國內唯一能夠制造主承力結構部件的民營復材制造商。
“2005年高端碳纖維可以說是有價無市、奇貨可居。”謝富原回憶到,受國外技術封鎖,以及經濟社會條件的制約,我國在碳纖維行業(yè)的研發(fā)進度上一直落后國外,直到20世紀后期才有所突破。目前,我國在碳纖維行業(yè)仍然落后于國際先進水平。
興業(yè)證券發(fā)布的碳纖維研究報告顯示,在需求結構上,體育休閑用品占我國碳纖維總需求的51%,顯示了我國在高端領域碳纖維應用的薄弱性,航空航天領域的碳纖維應用明顯不足,高端碳纖維仍有相當一部分需依靠進口。
除了在航空領域,多個領域對碳纖維材料也有廣闊需求。有數據表明,就2016年全球碳纖維需求分布領域而言,風電葉片領域占比23%,航空航天領域占比22%,休閑體育領域占比16%,汽車領域占比12%,四者合計占比73%。
謝富原認為,隨著汽車、航空等多個產業(yè)進一步升級,碳纖維需求將呈現爆發(fā)式增長。
免責聲明:
1、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,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我們不對其準確性、完整性、及時性、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。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
2、中金普華產業(yè)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。如涉及文章內容、版權等問題,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。